卵母细胞的发育成熟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并受到各方面多种激素等的复杂调控。而卵泡是卵巢的基本功能单位。卵泡的发育是从始基卵泡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发育为成熟卵泡。
卵子的发育
新生女婴两侧卵巢有70万-200万个原始卵泡,7-9岁时约有30万-50万个,青春期开始时约有4万个,近绝经期时仅剩几百个。从月经来潮至绝经期卵巢在垂体周期性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影响下,每隔28天左右有1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左右卵巢交替排卵,排卵后形成黄体。其他未排出卵子的卵泡受抑制因子的影响,停止生长,退化为闭锁卵泡,这些卵泡从原始卵泡到生长卵泡,需要2~3个月的时间,每个卵泡群(波)在生长旅途上都有些参差不齐。在辅助生殖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往往需要使用促排卵药物,把原来要闭锁的卵泡再拯救回来,促使它发育生长,在一次月经周期中产生数个成熟卵泡。
虽然目前促排卵方法以及B超和激素监测已经非常成熟,但仍不能让这批募集的所有卵泡中全部是成熟卵子(MII),成熟卵子的比例应该在80%~85%才好,其中往往夹杂着20%未成熟(MI或/和GV)卵子,而只有成熟卵子,看到第一极体,才具备受精功能,所以获卵数多未必好,卵子成熟才是王道呀!
受精异常
受精完成的标志是雌雄原核融合。雌雄原核逐渐移到卵细胞的中央,相互靠近,相对的核膜高度弯曲,部分融合,最终破裂消失,核仁亦消失,纺锤体逐渐形成,染色体拉向两极排列,并发生浓缩,形成一个含有46条染色体的细胞。两性原核融合起到保证双亲遗传的作用,并恢复双倍体。在分子水平上,受精不仅启动DNA复制,而且激活卵内的mRNA、rRNA等遗传信息,合成出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蛋白质。通常常规IVF精卵相遇后约4-6h左右排出第二极体,8-10h原核逐渐形成,10-12h原核靠扰排列到一起。ICSI后的极体排出、原核发育和第一次卵裂会比常规IVF晚2-4上。
成熟卵子在体外受精IVF或者ICSI后16~18小时,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两个原核,且在卵周隙内可见两个极体,该受精卵被认为是正常受精,而在受精过程中出现一个或者多于两个原核的受精卵,被称为异常受精。我们把异常受精主要分为单原核和多原核两种情况。
单原核受精 1PN
形成单原核的因素很多,并不能简单归类为异常受精:
1)雌雄原核融合:成熟卵子正常受精后形成雌雄双原核,双原核进一步发育融合为一体——单原核,每个胚胎的发育速度并不完全一致,常规下授精16~18小时可以观察到双原核的出现,但也有部分卵子发育速度较快,或许已融合为单原核。
2)孤雌激活:部分卵子在没有精子进入的情况下也会激活,形成单原核,又称孤雌激活。此类卵子往往不能正常发育,在发育过程中被逐步淘汰。
3)精卵原核不同步:雄原核与雌原核形成时间不同步,无法同时观察到,往往也会错认为异常受精。
4)卵子DNA随极体排出:成熟卵子受精后,需要排出第二极体,若排出机制发生障碍,携带卵子DNA物质,也会导致单原核的现象。
在试管婴儿治疗中,体外受精IVF和ICSI形成的单原核受精卵不能一概而论,有数据显示单原核的受精卵,IVF的正常受精率高达40%,而ICSI低于10%。因此,在我们生殖中心的日常工作中,IVF周期的单原核也会继续观察,如果后期胚胎发育良好,且没有其他优质胚胎可选择,并在患者知情的情况下,可考虑用于移植。
卵子的不同受精情况
多原核受精 >2PN
1)多精受精
多原核现象的发生以多精受精为主,是指有一个以上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的多原核受精现象。透明带是围绕在卵母细胞外的蛋白结构,在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的屏障保护,精卵识别、结合和精子穿透及阻止多精受精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受精的开始,一条精子结合到透明带上,透明带瞬间发生物理和生化反应,变的坚硬无比,从而阻止多精受精。若透明带发育异常,多精受精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卵母细胞过熟和不熟,质量不佳,都可能导致精子进入障碍。
2)非多精受精引起的多原核受精
精子或者卵子的染色体和基因异常也会导致多原核受精的发生,当一条多倍体的精子进入正常的卵子,或者一条正常的精子进入多倍体的卵子时,或者核结构碎裂,往往形成多个原核。另外,正常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后排出的第二极体失败和正常受精卵形成原核时发生障碍形成多个受精核,也是多原核受精的原因。
卵子正常受精率低怎么办?
如果一次促排周期取到卵子大部分或者完全是未成熟卵时,下次促排可考虑更换促排卵方案,或者行未成熟卵子体外成熟培养(IVM),待卵子培养成熟后再行授精。
另外,在第一次IVF周期,大部分卵子或者全部卵子异常受精时,也可考虑下次选择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授精方式,防止因多精受精引起的多原核现象。不过,若IVF和ICSI都不能让卵子正常受精时,则大多是精子或者卵子的基因或者结构缺陷。
祝您好孕!